大家好,歡迎收睇Sneakerhighway,這次將會從文字和大家詳細分析這鞋,如果喜歡看YouTube的話也可以直接上我們的YouTube Channel看一下,那裏有更多動不同角度。
前言:作為Nike以「跑」作為命題的籃球鞋,這Greater Than(以下簡稱GT)系列,可謂真的花盡心思,有材料選擇,到科技架構,能夠看出也是這幾年來Nike公司的心血結晶(這裏就不再吐槽他的做工了)。
兩個月前發售的CUT,成功打動了一眾Nike fans,造成市場求過於供的情況,香港更是大量庫存消失,小編大膽假設是運送到其他地方,怎樣說都好,可見這鞋的熱度真的很誇張。能夠拆除鞋墊的獨特設計,可謂與Kobe一脈相承。
來到第二部曲,RUN,個人認為跑動在現今的籃球運動之中實在是太重要了,不論是勇士王朝,還是今季進入季後賽大放異彩的太陽,都是主張跑轟,跑,或者是香港人俗稱的走Form(走戰術),又簡單的學界聯賽,到籃球殿堂的NBA都是一門幾講究又實用的基本單元。
而今天要探討的問題是RUN適合現在的籃球跑動運動嗎?
中底科技:前掌雙層大氣墊Zoom Air Strobel(三份切割),下層獨立單元氣墊Zoom Air Unit,Nike向來強調為運動員帶來前進最優質的質感,不論是向前跑還是左右移動的時候,前掌都是最常接觸地面的地方,配合全掌react,即使大量跑動也不會感覺疲累,加上全掌react鞋墊,讓你長時間跑動也不會腳掌酸痛。
透氣: Nike公司選擇夏天發布這鞋,相信現在全球大部份地方也是夏天,這次的鞋面物料透氣能力達到極致,韌性方面亦都保持最佳,透氣方面無限可擊,實在無解。
抓地力:雖然今次使用的外底物料經過加強,感覺是六七年前的XDR(即是沒有偷工減笑),但是無奈紋路設計實在太容易滑腳了,可算是一大敗筆。
包紮 : 由於為了增強透氣,放棄了選擇海綿作為內襯,造成鞋底綁緊的時候,腳髁關節感覺會有鞋帶勒緊的痛楚,加上固定方法全靠中掌,又有不跟腳的情況,個人認為是這鞋最大的缺點。
保護與支撐:向來一向節儉的Nike公司,今次在後跟掌中掌位置都加入了穩定器,令到整雙鞋的硬度大大提升,如果不是包紮做得比較差,這鞋保護真的有9分。
結語:個人認為上一代的CUT過分完美,導致今次的RUN比下去,但是我認為也不失是一個好選擇,他有點像Adidas的Harden 2輕量化版本,加上奧運期間大力推廣,相信銷量不會太差,但是他就是沒有CUT那種讓人有買第二雙的衝動! 如有什麼關於這雙鞋想討論的話,歡迎點下面連結在YouTube下面討論!